毛葛(天安门上为什么不挂毛主席照片,而要挂画像?主席画像师给出答案)

作者:访客 时间:2023年08月20日 21:52:32 阅读数:2人阅读

毛葛(天安门上为什么不挂毛主席照片,而要挂画像?主席画像师给出答案)

天安门上毛主席画像

相比于画像,照片只要找好角度,拍下来就能用,还可以做一定的修饰。

而画像,却要费时费力。而且,由于天安门上毛主席画像尺寸过大,有的人光是站在画布前,就会感觉晕。

平时画工不错的画师,面对这样大的画布,根本无法创作。

而且,在几十年前,由于条件有限,创作那样尺寸巨大的画像,会面临诸多困难。

这样看来,照片简直省时省力,还与本人“最像”。但是,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毛主席像,为何是画像,而不是照片呢?

关于这个问题,毛主席的画像作者葛小光先生给出了答案。

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几十年来吸引了无数人崇敬的目光。其已成为天安门的一个重要标志。

毛主席的画像第一次被悬挂,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那是在1949年2月12日,庆祝北平和平解放的大会上。

毛葛(天安门上为什么不挂毛主席照片,而要挂画像?主席画像师给出答案)

周令钊先生

这一年的五一游行时,天安门城楼上已经悬挂了毛主席的巨幅画像。

那幅画像是由国立艺专教师张振仕先生所绘制的。

1949年9月,市政府领导又将为毛主席画像的重任交给周令钊等人。

与张振仕一样,周令钊也是国立艺专的一名教师。他的母亲也是学画画的,还曾与毛主席的夫人杨开慧是同班同学。

早在1949年4月,国共双方进行和平谈判时,周令钊就带领美术系的学生布置了会场,画了一张毛主席头戴八角帽的油画,悬挂在会议室内。

那张油画,是根据著名摄影家吴印咸拍摄的毛主席在延安时期的照片所画。

周令钊以红色为背景,画了一张毛主席面带微笑,领口微微敞开的画像。

接到这项重任,周令钊完全没有紧张的情绪,更多的是激动、高兴,旧社会终于结束了啊!

时间紧、任务重,周令钊火速带着学生来到天安门,在城楼上的大殿外搭起了脚手架,开始了绘制工作。

毛葛(天安门上为什么不挂毛主席照片,而要挂画像?主席画像师给出答案)

张振仕

周令钊考虑到毛主席的性格,风度以及诗人气质,再加上当时刚刚迎来解放,他觉得作为新中国的领袖,毛主席的脸上应该洋溢着胜利的微笑。

于是,周令钊依旧选择之前用过的那张毛主席戴着八角帽的照片为参照进行创作。

当时,因为没有足够大的画布,周令钊又担心画布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被风吹得晃动,他决定将毛主席像画在铁板上。

周令钊在铁板上先打了个油底子,然后将铁板靠在大殿上,一画就是一整天。

想要将小照片画成巨幅画像,并不容易。周令钊必须一次又一次地放格、打素描。

尺寸不够,他便和自己的学生专门做了一个粉线袋,俩人一人拿一头,像木匠那样弹线、打格子。

那段时间,每天天刚亮,周令钊就要与学生一起带着干粮登上天安门城楼创作,一画就是十几个小时,一直到天黑看不到,他们才停下画笔。

晚上好不容易躺下来,周令钊也顾不上休息,脑子里依旧在不断构思着。

毛葛(天安门上为什么不挂毛主席照片,而要挂画像?主席画像师给出答案)

周令钊

在周令钊看来,画毛主席的画像,一个是形,一个是神。他要细致体会毛主席的特殊表情。比如,毛主席的嘴角、眼神等。

最难的地方在于,油画近看与远看的效果是不一样的,那幅画比两层房子还要高,一只眼睛就要画得很大。因此,周令钊需要不停地爬上爬下,观察画像,做出调整。

周令钊连续忙了两个星期,仔细对照照片改了又改之后,终于完成了那幅画。

当时的北京市长聂荣臻非常关心这幅画像,想要亲自来看看,才能放心。

聂荣臻当时身穿一身灰土布军装,非常随和,一点架子都没有。登上天安门城楼后,聂荣臻对毛主席的脸部、表情神态都非常满意,非常高兴。

但是,他也提出了点建议

原来,那幅画像参照的照片,毛主席的扣子是敞开的。聂荣臻认为,在开国大典这样严肃的场合,那颗扣子还是系上比较好。

毛葛(天安门上为什么不挂毛主席照片,而要挂画像?主席画像师给出答案)

聂荣臻

于是,聂荣臻走后,周令钊立即对画像进行修改。一直忙到深夜,周令钊才回家躺下休息。

但是,周令钊刚躺下没多久,就被叫了起来,当时已经是深夜十二点左右。

来人告诉周令钊,要赶紧去天安门改画。因为,当初刚接到任务时,中央要求周令钊在毛主席的衣服上画出“为人民服务”五个字。

但是,当周令钊完成画作,并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后,大家突然发现,那几个字从远处看根本看不清楚,还破坏了毛主席画像的完整性。

因此,中央领导要求周令钊马上去掉那几个字。

于是,周令钊火速赶往天安门。

由于画像已经被挂了上去,那么大的画像,想要再拿下来,已经不太可能。但是,当时没有升降机,一般的梯子也没有那么高,周令钊到底要怎么上去改画呢?

最终,他们只能采用笨办法,将梯子一个一个接起来,一共接了3节。

毛葛(天安门上为什么不挂毛主席照片,而要挂画像?主席画像师给出答案)

周令钊

因为在门洞上面,梯子中间部分是没有依靠的,再加上接起来的梯子非常软,被风一吹就会出现摇晃的情况。周令钊需要手拿照片、颜料桶,爬上爬下,一部分一部分的画,来回挪动梯子。

当周令钊修改完画像,回到家时,天已经快亮了。周令钊来不及休息,便又匆匆赶往学校,与大家一起游行,到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

此后,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又经过了数次更迭。

1950年,为了建国一周年庆典需要,中央决定重新创作一幅毛主席画像。

起初,承担这项重任的是北京市人民美术工作室的辛莽先生。

辛莽先生曾是延安鲁艺美术教员,也是当时公认的绘制毛主席画像最好的人。解放区过来的老干部都说:“辛莽是画毛主席像的专家!”

辛莽首先挑选了一张毛主席免冠、眼睛略微向上看的半侧照片,与其他画家一起创作。

毛葛(天安门上为什么不挂毛主席照片,而要挂画像?主席画像师给出答案)

50年代绘制的毛主席像

但是,画像挂出来后,群众提出了一些意见。有群众认为,那幅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只漏出了一只耳朵,而且眼珠偏上,不太好。

于是,市领导要求更换。辛莽又选择了一张毛主席的正面、双眼平视前方的照片进行创作。

后来一段时间,创作毛主席画像的重任又落到了张振仕先生的肩上。

1960年,张振仕先生再次接到了绘制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画像的重任,他邀请张孝友与自己一起创作。

当张孝友得知那幅画像高6米多,宽4米多,仅仅毛主席的一个纽扣,就有脸盆大小后,非常紧张,没有信心。

而张振仕由于已经有了经验,胸有成竹,一点儿也不慌,不断鼓励张孝友。

随后,他们参照新华社在几年前拍摄的一张毛主席黑白半身标准像,开始了创作。

由于那张照片没有色彩,他们只能依靠想象。

毛葛(天安门上为什么不挂毛主席照片,而要挂画像?主席画像师给出答案)

张孝友

创作中,他们发现毛主席已经年过中年,脸上不可避免地显现出了老态。

他们本着自然而然不夸张的原则,将毛主席的下颌略微加长,额头画得更加饱满一点,肤色更加健康红润。

张振仕还特别提醒道:要将毛主席那种崇高、豪迈的气质,以及亲切、和蔼的表情体现出来。

由于条件有限,没有升降机以及望远镜做辅助,他们只能借助竹梯、方桌、长短凳艰苦创作。

再加上画像的尺寸太大,画画时无法看出整体效果,他们只能来来回回跑到十几米远观察,每天要跑几十次,一天下来,俩人大汗淋漓。

而且,画到高处时,他们爬上桌子,再踩上凳子,身体摇摇晃晃,手里还要拿着笔画画,就像演杂技一样。

在创作上帮助不了他们,相关部门只能从别的地方补偿,比如允许他们每天去北京饭店门市吃一顿午餐,并且允许他们随意的点餐。

但是张振仕与张孝友却坚持简单进餐,每餐都是一荤一素。

毛葛(天安门上为什么不挂毛主席照片,而要挂画像?主席画像师给出答案)

张振仕与他绘制的毛主席像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们终于完成了毛主席画像的创作,并且将毛主席炯炯有神的目光,领袖的威严以及亲切、慈祥的样子,体现的淋漓尽致。

1964年左右,由于张振仕工作繁忙,相关部门将这个重任交给了王国栋。

王国栋是从1956年开始,专门在油画组从事领袖肖像绘制的工作。

接到这个任务后,王国栋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毛主席画像画好。

当时,王国栋比较注重对毛主席眉宇以及眼神的表现,他想要在绘制出毛主席慈祥和善的同时,又体现出毛主席性格中的敏锐、机智以及洞察一切的特点。

王国栋认为,绘制毛主席画像,在力求准确的同时,还应该尽量求真,让人们看到毛主席的画像,就能想到毛主席对国家与人民的贡献。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王国栋非常注意吸取别人的长处,在掌握民族画法的基础上,他还虚心向学习西洋画的同行请教。

毛葛(天安门上为什么不挂毛主席照片,而要挂画像?主席画像师给出答案)

王国栋绘制的毛主席像

经过中西融合,王国栋绘制的毛主席画像,既能够准确掌握毛主席的轮廓,又能以中国百姓能够接受的方式着色,并体现出领袖的风度与神采。

期间,王国栋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没有整块的画布。

王国栋只能将3块画布拼在一起创作。由于画布之间的接缝不够平整,画面上的棱子非常明显,严重影响人物肖像面容的美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关工厂合作攻关,终于织出了符合条件的布料。

王国栋亲自跑到天津,挑选画布,肖像画面的质量得以保证。

1976年,毛主席病逝,全国都被悲伤的情绪笼罩。王国栋怀着悲痛的心情,又一次绘制了毛主席像。

这一次,王国栋将画像的颜色调的非常淡,将他对毛主席的无限哀思凝聚在了画布之上。

全国追悼毛主席的日子里,天安门城楼上换上了王国栋绘制的这幅毛主席画像。

此后,王国栋的学生葛小光从老师的手中接过绘制毛主席画像的重任。

毛葛(天安门上为什么不挂毛主席照片,而要挂画像?主席画像师给出答案)

王国栋

在跟随王国栋学习的时候,葛小光就深刻感受到,仅仅是照着一两张照片临摹,很难体现毛主席的神貌。

想要更加生动、更加准确的将毛主席的伟大形象体现在巨大的画布之上,只靠画笔下功夫是不够的。

为了画出更加真实的毛主席,葛小光先后收集了60多张毛主席的图片、照片资料,然后从中筛选出十多张有特点的照片,形成一个小集子。

每次画毛主席像,葛小光都会将这个小集子带在身上,随时拿出来看看。

十多年间,葛小光创作了很多张毛主席画像。在此期间,他不但不断研究改进绘画技术,还不断摸索实践,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对有关历史的理解。

因此,经过多年打磨,葛小光能够更好的把握住肖像的本质。他画的每一张毛主席的画像,都有所不同。

那些不同中,包含着他对历史的理解,以及对现实的体验。

毛葛(天安门上为什么不挂毛主席照片,而要挂画像?主席画像师给出答案)

葛小光

葛小光追求的是,通过对毛主席眼神的细微刻画,表现出一代伟人深邃的思想以及博大的胸襟。

他还想通过这双眼睛,在领袖与人民之间,在历史与现实甚至是未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所以,绘制毛主席画像的时候,葛小光追求的是一种感觉,追求的是神似。

很多人路过天安门广场,抬头一看毛主席画像,都会感叹一句:“真像!”

综上所看,各个画家在绘制毛主席画像的时候,不仅仅是追求的表象,更重要的是将毛主席的精神、品质等全面反映出来,做到神似。百姓看到画像才会有将毛主席画活了的感觉。

因此,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是毛主席的画像,并非照片。

葛小光表示,摄影还有个拍照角度的问题,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只能如实反映,只能修一修。

毛葛(天安门上为什么不挂毛主席照片,而要挂画像?主席画像师给出答案)

葛小光绘制的毛主席画像

但是,画画不同,画画的过程中,画家直接将毛主席的形象理解化了,他们可以通过各种角度照片的考证、验证以及观察,在脑海中形成了立体的毛主席形象。

而且,照片的优点,画画完全可以保留。照片无法弥补的缺点,画画也可以克服。

综上所述,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还是选择画像比较合适。